浅谈超音速喷涂的技术特点1.技术原理超音速冷喷涂又称低压冷喷涂,是一种新的金属喷涂工艺,它不同于传统热喷涂(超速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等),不需要将喷涂的金属粒子融化,喷涂基体表面产生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50℃。超音速冷喷涂技术原理是利用压缩气体通过缩放型拉瓦管产生超音速气流,将粉末沿轴向送入超音速气流中,形成气-固双相流,经加速后在完全固态下撞击基体,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沉积在基体表面上形成涂层。2.技术特点(1)冷喷涂基体表面的温度低于150℃,不会使基体产生内应力,无变形和相变。(2)涂层无热应力,可以喷涂厚涂层,厚度达到10毫米。(3)涂层结合强度高,30~100MPa;内聚力大,30~100MPa。(4)涂层致密,孔隙率低(<5%);导热导电率高(90%以上)。(5)涂层均匀性好,表面光洁度高,Rz20~40。(6)冷喷涂喷出的粒子流截面小而狭窄,且定向性好,可以喷涂局部表面。(7)一台设备可以喷涂多种粉材(铝、铜、锌、镍、铅、锡和巴比特合金等),并可制备多种功能性涂层(抗磨损、耐腐蚀、减摩、耐热、密封、导电、防粘着等)。(8)可在任何金属制品上喷涂,也可以在陶瓷、玻璃和水泥面上喷涂。(9)冷喷涂无高温,无危险气体和辐射,对环境无害。(10)设备结构紧凑,便于携带,可在固定场合使用,也可以在野外条件使用。
超音速喷涂时,先要按照设备的规矩要求断定氧气和燃气的流量,以确保喷枪焰流抵达规划的功率水平。实践出产进程中有多种要素可导致氧-燃气份额的不坚决,而氧-燃气份额对断定终究的涂层安排十分重要。理论上,丙烷彻底燃烧要求氧与丙烷的份额为5∶1(C3H8+5O2=4H2O+3CO2),这一燃烧份额发作的是中性焰(即,燃烧时氧与燃气分子全部耗尽)。超音速喷涂线材的化学功能主要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方法来检测,化学元素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材料成分分析法,成都附件超音速喷涂通过它能够分析判定材料中含有的元素成分及份额。超音速喷涂技术应用于机械零部件的在制造,可显著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超音速喷涂厂符合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的要求,可达到修旧利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超音速喷涂技术特点:1.与其他超音速火焰喷涂相比,HV-TCY-Ⅲ型便携式超音速采用空气冷却,且有简易的送粉装置和控制装置,从打开到启动需要15分钟,设备便于携带和操作.2.喷涂后获得的WC+Co涂层成功代替了电镀硬质铬镀层,耐磨性能提高了3至5倍,因而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3.火焰温度约为2800℃,特别适合喷涂在高温下极易分解和熔化的碳化钨等金属陶瓷材料,如WC-Co、WC-Co-Cr、NiCr-Cr3C2等.4.HV-TCY-Ⅲ型不仅能实现外圆喷涂,还能实现内孔喷涂,最小喷涂内孔直径为75mm(内孔喷枪长度分别为600,1000,1500 mm三种规格).5.粉末粒子的飞行速度高,冲击能量大,可以形成致密的、结合强度高的涂层,且在涂层中形成的应力为压应力.6.喷涂距离可在60-120mm的较大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涂层质量.超音速喷涂系统组成:超音速火焰喷涂主要由超音速喷枪(外圆喷枪、内孔喷枪)、控制装置、送粉器等组成。
表面预加工:一是使工件表面适合于涂层沉积,增加结合面积;二是有利于克服涂层的收缩应力。对工件的某些部位作相应预加工以分散涂层的局部应力,增加涂层的抗剪能力。常用的方法是切圆角和预制涂层槽。工件表面粗车螺纹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在喷涂大型工件时常用车削螺纹来增加结合面积。表面净化:常采用溶剂清洗,碱液清洗和加热脱脂等方法,以除去表面油污,保持清洁度。常用的清洗溶剂有: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三氯已烯。对大型修复工件常采用碱液清洗。碱液一般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等配制,这是一种较廉价的方法。喷砂粗化处理:(这是热喷涂重要的预处理方法。体育馆网架结构件、公用设施、各类化工容器、大直径管道、陶瓷行业泸泥机板框、印染行业导布辊、煤碳行业皮带运输机铸铁托轮、印刷机各种导辊等表面喷涂尼龙的减摩耐磨涂层,以及喷涂聚乙烯、EVA树脂、氯化聚醚、环氧树脂等防腐涂层,弥补静电喷塑不足。
喷枪或者碟式雾化器可以利用压力以及离心力来进行喷涂,通过分散成均匀而细小的雾滴来对物体表面进行涂装。通常具有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以及静电粉末喷涂等多种方式,同时大流量低压力雾化喷涂、热喷涂、自动喷涂、多组喷涂等大多都为我们所常见。今天热喷涂加工厂家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如果我们在喷涂过程中会有哪些常见问题以及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喷涂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现象:起粒原因:作业现场不洁,灰尘混入油漆中;油漆调配好后放太久,油漆与固化剂已产生共聚微粒;喷枪出油量太小,气压太大,令油漆雾化不良或喷枪离物面太近。静电喷涂厂解决方法:清洁喷漆室,盖好油漆桶;油漆调配好,不宜放太久;调整喷枪,以使其处于更好工作状态,确定枪口距离物面20-50CM为宜。2.现象:垂流原因:稀释剂过量令油漆粘度太低,失去粘性;出油量太大,距物面太近或喷运行太慢;每次喷油量太多太厚或重喷间隔时间太短;物面不平,尤其流线体形状易垂流。